親職講座<家庭中的生命教育>心得感想

女兒今年九月開始上了小學後,我幾乎每個月都會去聽一場親職講座,畢竟教養的書這樣多,直接去聽演講的效果可能比較快!對於聽演講的活動我都很願意參加,尤其這種免費、就在家附近走路只要五分鐘路程的。

我這麼願意參加也是因為女兒個性很拗,很難教。搞得我和老公從早到晚都會發脾氣,我有時真的很想把女兒丟給別人,免得在眼前讓自己生氣。但是畢竟是自願生小孩,必須要負起這個責任,只好多多聽演講,改變自己很難,還要先從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女兒,這實在是一大考驗!

聽了三場演講,只有這次我有想要把心得寫下來的衝動,因為實在是有很多影響我本身思考的觀點,我怕我不寫下來,下個禮拜就會忘了!

這個月的講座是由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的秘書長特助謝慧燕老師主持,主題是「家庭中的生命教育」。原本以為「生命教育」的重點是擺在生離死別上面,其實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這場演講的重點是在「家庭」。謝老師的演講太精采、太感動,好幾次我都流了眼淚、紅了眼眶,非常能感同身受。

演講者本身的觀念是比較傳統的,例如強調父母職分工,我覺得這個在現代的社會越來越難,必須要想出單親父母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一昧強調必須要有爸媽。

兄弟姊妹的影響

與對岸中國比較之下,中國一胎化造成新世代沒有兄弟姊妹,缺乏同理心、缺乏主動關心他人,個人主義較無認同傳統權力,不知尊重長輩、孝順父母。

可能我個人主義比較強烈,我還是覺得顧好自己就好了,如果只想生一個就生一個,不想生也沒關係,不想結婚也沒關係。單身、結婚、生子各有利弊,不管哪一種都有家人長輩給的壓力(或稱為是關心)。

自我為中心的小孩

不能跟小孩說「爸媽都是為了你而犧牲自己,所以你必須要XXXX」,這樣會給小孩有種莫須有的壓力。我覺得爸媽這樣說只是想用苦肉計,因為我對你好,所以你也要對我好,但是這和戀愛中的男女朋友差不多啊,如果對方說:我愛你所以你也要愛我,這樣不是太有壓力了嗎?

但是,同時必須要小孩知道爸媽有多辛苦,要讓小孩體貼、關心他人,而不是小孩的眼中只有自己,自己最重要。爸媽要做的就是,不是覺得小孩過得好,一切就很好 - 例如,小孩身體比較強壯之後,爸媽不能讓小孩自己坐下,要知道上公車後要讓長輩,或是提很多東西的爸媽。我想我應該就是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小孩吧?也是漸漸長大成人才開始有點正義感。但是不會關心家裡長輩吃飽了沒,穿暖了沒,只關係自己得到什麼。

負面說教

台灣的爸媽習慣說小孩的壞處,不願意當面稱讚,就算是稱讚也是以社會的排名地位為標準。要像西方的爸媽那樣,是以「親子關係」為榮,也就是「因為你是我小孩,我感到非常光榮,不管你長什麼樣子,有多麼不乖」。所以要正面稱讚小孩,欣賞孩子,說出,不可以負面地對小孩說教,不可以在任何場合都把糗事拿出來講,見不得別人稱讚自己的小孩,偏偏要把小孩的醜事告訴對方,想要告訴對方這個小孩其實沒有這樣好。這樣是避免小孩在做錯事之後,還是知道爸媽依舊會愛自己的,而不是一再地掩飾過錯或逞強。

童年的重要性

很多人的人生遭受很多悲慘遭遇,但都會很快恢復、振作起來,整個人非常正面。關鍵是在童年

童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成為生病的關鍵時刻,所有人都會帶著童年進入未來。有快樂的童年,能使人常保青春活力,許多成功人士都保有赤子之心。因此讓小孩活得像小孩,一個真正享受過童年的人,會帶著好奇與活力進入成年,他們既開心、具有創意又有活力,很容易從傷痛中恢復過來。

那些恨不得提早離家、提早離開童年的孩子,多半都是不快樂的小孩。

這讓我想到我的童年充滿了補習、才藝班,小孩就是愛玩啊!雖然有時候我會讓人覺得很有活力與好奇心,但我總覺得我很難從傷痛中恢復,很容易陷入泥沼。

親子溝通與陪伴

養育是生命陪伴生命的過程,台灣父母花在與還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少,但是只是在一起,卻沒有深度的互動。(師大黃迺毓老師)

根據2005年天下雜誌的的「家庭教育大調查」指出,不到7%的小孩每天和父親聊天,只有近20%的小孩每天和媽媽聊天談心,每天和爸媽說話的時間,半小時內居多。

通常親子聊天的內容都是以「學校課業」和「學校生活」為主,可是父母最需要跟小孩聊的是「心情和情緒」。例如爸媽知道小孩考不好,就只會罵小孩平時貪玩、沒念書,但不會關心小孩的心情,小孩是不是因為考不好而想自殺,等等的。小孩從親子對話中,可以找到自我價值定位,知道自己是什麼,有了自信心,父母不斷地對小孩澄清並傳承生命的價值觀。

家扶基金會在2010年針對大台北地區的國小、國中、高中進行1600份的問卷調查,高達九成七的小孩期待父母的陪伴,就算是上了國中或高中的小孩都是如此!有三成五的小孩認為父母親不了解自己,近八成的小孩認為爸媽很忙,沒有時間陪伴。有的小孩甚至於歎道:「以前沒陪我,現在不陪也無所謂了」「父母會讚美我,那就是世界末日到了!」言語中充滿了無奈與失望。因此家扶基金會呼籲「每天至少一個擁抱、一次讚美、一同吃飯、一回傾聽」呼籲家長多陪陪孩子,重視孩子的心理成長。

想想其實我也是上述的小孩之一,現在要怎麼跟我自己的小孩突破僵局呢,應該就是要先對小孩敞開心胸,先對他述說自己生活上的心情與情緒,希望會換來小孩對我述說他自己的心情與情緒。

管教不是控制

借用「妮妮的紅長褲」講述師大黃迺毓老師自己真實的故事,

妮妮的紅長褲 繪本連結

總結

做父母真的是不容易,我雖是被錯誤的方式教育長大,但也不能罪怪爸媽,因為爸媽當初也不知道要怎麼做啊。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無水鍋料理:白米飯 & 單位「合」

「花子與安妮」劇情與史實不同的地方

參加洽發麵粉分享會之筆記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