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狂犬病一點都不可怕 - 病毒學博士對狂犬病毒的看法

病毒分成四級,以傳染途徑、可預防度、發病率、死亡率、治癒率等等做為評估依據來訂定。

比方說,感冒病毒是飛沫傳染,很難預防,但是發病率低(抵抗力好的人就不太會有症狀);死亡率很低(就算有症狀也很快康復),所以感冒病毒是二級。又,愛滋病毒發病率高、發病後死亡率高,但是它傳染途徑很狹窄(性交或血液交流)、容易預防(安全性行為、不要共用針頭),所以它也是二級病毒。台灣最近發生較嚴重的是三級病毒,也就是2002年底發生的SARS,它飛沫傳染難以預防、治癒率低、死亡率高。

而狂犬病毒,傳染途徑狹窄(病毒進入血液,類似愛滋)、發病率低(約40%)、治癒率高(發現感染後快速投藥可治癒),因此,雖然它發病後死亡率高,但仍屬二級病毒。狂犬病毒雖然從沒消失過,但也很少有大規模的流行,因狂犬病毒死亡的人還沒有比因腸病毒死掉的人多呢。

狂犬病毒病不可怕的原因,先從「特異性」談起。病毒是個特異性很高的物種,可以從兩方面看。一方面、它有特別的感染物種:比方說,貓瘟病毒雖然對貓很危險,但是對人一點都沒影響;腸病毒很容易就把人類整個半死,但家裡的貓狗兔子一點也不怕腸病毒。這就是所謂的物種特異性。

另一方面,它有所謂的組織特異性:比方說,B型肝炎病毒不會造成肺炎,因為這一株病毒只會對付肝臟;流感病毒也不會引起胃病,因為它只對付呼吸系統。這就是組織特異性。

在談狂犬病毒的特異性之前,先來看看狂犬病毒的奇幻漂流。狂犬病毒存在於發病動物的唾液和神經組織中,如果牠咬了傷了人,病毒經由唾液進入血液,躲過血液的免疫系統攻擊又閃過了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才會開始在腦組織中繁殖,接著進入唾液腺準備咬下一個個體。那如果還沒咬到下一個個體就死了,那狂犬病毒很快就會死了。

因為它對環境的抵抗力弱:40度2小時就死了、怕酒精、怕乾燥、怕紫外線,十分的脆弱。那如果有小動物,比方說狗去啃食病死的屍體會不會染上狂犬病毒呢?不能說絕對不會,就如同不敢說絕對不會有人自然受孕生出七胞胎一樣,但是機率很低很低。

機率多低呢?首先,如果屍體死太久,病毒都死光了,吃了也沒用;如果這隻狗只吃肉,狂犬病毒多在腦及唾液腺中(組織特異性),可能也沒吃到多少;就算牠真的吃到了病毒,牠的口腔沒受傷,病毒進不了血液;就算牠正好口腔有小傷,病毒進了血液,可是病毒量低,被血液中的免疫系統消滅了也沒搞頭;就算病毒勉強有幾顆躲過免疫系統,它也不一定能突破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中繁殖,沒有繁殖就不會發病,就算牠咬了人也會因為病毒量過低而不見得有傳染力。

萬一,這隻狗有夠倒楣被人類抓去驗出了狂犬病毒,牠可能就會背上傳染原之名,即使牠可能根本沒有傳染力…….那隻倒楣的錢鼠很可能就是這麼回事。

每一種病毒都可能存在每一個生物體內,比方說,現在腸病毒到處都是,除了人之外,貓狗兔子小鳥烏龜魚可能通通都有,但是正因為物種特異性,所以除了人以外,其他生物都沒事。而狂犬病毒也是,可能存在於很多生物體內,但也只有溫血動物發病率高,但所謂的「高」,在人類也不過40%,比起愛滋病是低太多了,在其他物種如鼠類,就更低了。沒有發病就表示沒有病毒增生,沒有病毒增生就很難傳染出去。

綜合以上,您還覺得狂犬病毒很可怕嗎?

按照農委會聲稱的黃金標準,一定要把動物弄死取腦組織檢驗才能確診狂犬病,那請問前一陣子那個菲律賓漁工被檢出狂犬病是怎麼辦到的?難不成真的把人家的腦打開嗎?既然可以不殺人,那為什麼不能對動物慈悲一點?

人類並沒有特別高尚,沒有資格為了未知的恐懼殺害別的生命。既然狂犬病毒存在於唾液和腦組織中,那當然可以驗唾液的病毒顆粒來得到答案,OIE文獻列舉的許多方法中就有提及取唾腺用PCR法也可以驗。而事實上,我曾取過唾液用PCR法驗過多種病毒(流感病毒、腸病毒、B肝病毒、貓瘟病毒、貓白血病毒),準確率很高。

如果狂犬病毒並不可怕,那就完全沒有必要為此棄養您的寵物,也沒有必要撲殺流浪動物。殺光了貓狗還有錢鼠、殺光了錢鼠還有松鼠鼬獾….難到政府要撲殺光所有的溫血動物嗎?就算撲殺光了所有的溫血動物,飛禽類會傳染禽流感,要不要把所有的禽鳥類也殺光呢?撲殺是沒有用的!

請為自己的下一代積點陰德吧。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無水鍋料理:白米飯 & 單位「合」

「花子與安妮」劇情與史實不同的地方

參加洽發麵粉分享會之筆記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