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相關新聞報導

台灣產婦最受罪 9成3會陰被剪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9成3 會陰被剪

一項大規模的調查發現,國內九成三的產婦於生產時會陰被剪開,與歐美三至四成相較,比率之高,幾乎是世界第一。台灣生產改革聯盟認為,產婦應有選擇剪或不剪的權力,醫師不要只想求快,「下面剪、上面壓」,讓產婦活受罪。

調查也發現,台灣丈夫陪產的比率偏低,只有三成二的先生會進入產房,幫太太加油打氣,緊握著她的手。其餘則在外面守候,讓太太在產房內孤軍奮鬥。

醫護產界、醫療社會人文學者以及婦女團體組成的「台灣生產改革聯盟」,今天舉行「台灣婦女生產現況總體檢」研討會。台北護理學院護理助產所副教授郭素珍在會中發表國內第一份以產婦生產為主的調查報告。

該項調查以國民健康局93年度自然產媽媽為抽樣樣本,採用電訪方式,有效樣本3447人,研究重點在於目前生產過程中的常規作法是否有其必要性。

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切開會陰。調查顯示,高達九成三的產婦生產時都挨上這一刀;郭素珍認為,產婦應該有選擇的權力,只要醫師願意花時間慢慢等,產婦的會陰可以不用剪。

郭素珍認為,台灣婦產科醫師總是一味地求快,下面剪會陰,上面猛壓腹部,儘管可以縮短生產過程,對於產婦來說,卻是一個永難抹滅的痛苦記憶。

「非常非常痛!」幾乎每個台灣媽媽生產的共同記憶就是痛,調查發現,六成二受訪者表示,生產過程中,被醫護人員用力壓肚子,等生完了,腹部也瘀青了一大塊,久久不散。郭素珍說,每個女人都以為生產時的痛苦是必然的、天經地義的,其實生產可以有不一樣的感受,如果醫院能夠提供良好的產前教育,以及更多非藥物的減痛方式,例如熱敷、冷敷,按摩等,媽媽生孩子,就可不用如此痛苦。

醫師:不剪 8成5裂傷

「又剪又壓的,我也不想這麼殘忍!」對於「台灣生產改革聯盟」的批評,台北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徐金源說,如果不用力,不用剪,產婦就能順利迅速的生產,相信沒有婦產科醫師會想這麼做。

徐金源指出,臨床粗估,約有八成五產婦於生產時,會陰部會產生裂傷,如果不剪開來,釋放壓力,胎兒可能就會撐在那裡,進退兩難;而且會陰傷口呈現多重且不規則的裂傷,有時甚至裂到了陰蒂和肛門。

徐金源表示,產婦會陰有無必要挨上這一剪,這必須視臨床狀況而定,通常醫師會以不剪為原則,但如果是第一胎或是胎兒窘迫,媽媽用力也生不出來,就會切開會陰,來協助生產,並降低會陰疼痛。

「剪開會陰不是罪惡!」徐金源強調,如果沒有適時地剪開會陰,產道所引起的撕裂傷口可能亂七八糟,產後想要縫合,都不知如何下手。

至於用力壓產婦的腹部,徐金源無奈地說,會用力壓,是基於一片仁心,其實壓的人也痛苦,不少醫師護士長期幫產婦壓肚子,協助生產,久而久之,肩膀、手關節等部位都出現了運動傷害。

徐金源指出,有些產婦就是生不出來,如果醫護人員可以適時地予以協助,用力擠壓產婦產道,就能縮短產程,媽媽們也就不用痛那麼久,這絕不是醫師偷懶,只想盡快處理眼前的個案。

至於台灣地區先生陪產比率偏低,身為男性的徐金源也有話要說。他表示,並不是每個男性都能面對血淋淋的鏡頭,有人看到血就害怕,甚至暈倒,少部分丈夫看了妻子生產過程,往後就再也「硬不起來」,影響了夫妻間的性生活。

【2007/05/12 聯合晚報】


---------------------------------------------------------------

產後的肚皮有三個問題
【聯合報/藍淑馨/振興醫院美容中心主任(作者兼具中、西醫資格)】

母親節就快到了!其實懷孕生產育兒,對許多女人是一段血淚交織的歷程。有天門診來了位婦人,掀起衣服都是針孔,她其實已生了女兒,卻為了婆家堅持要她生個男孩,只好含淚扎針但求再生個兒子。

某天門診也來了位雍容華貴的中年婦人,急切地問能否解決妊娠紋。她生了三個小孩後肚子明顯鬆弛,說著說著眼淚竟然掉下來,原來先生嫌滿肚子的皺紋令他「性」趣缺缺。

每次面對這些流淚的女人,都讓人心疼。產後的肚皮有三個問題:一是妊娠紋,二是鬆弛,三是脂肪堆積。

妊娠紋

懷孕後期有些孕婦肚子漸漸爬滿一條條紫紅色狀似蚯蚓的紋路,生完後時間久了大部分會淡化為白色,有些則留下色素沈澱,後者可藉脈衝光、雷射、果酸淡化顏色,至於凹痕雖非完全撫平,但可得到部分改善。懷孕時塗抹妊娠霜,似乎有些幫助,當然也不是百分之百。

其實在初期尚未變成白色凹痕前,有人嘗試以維生素A酸外用藥膏治療,不建議孕婦使用,因有致畸胎的危險性,產後使用倒是可行。此外,果酸換膚、微晶磨皮都有人用以治療早期的疤痕,但形成白色凹痕後,脈衝光就是唯一選擇,療程需5~6次,費用視面積大小而定,療效因凹痕深淺而有異。

鬆弛

光波或電波拉皮可藉刺激膠原蛋白再生,讓它變得緊實,有許多種機型及治療方式,根據鬆弛的程度,有不同選擇。

脂肪堆積

脂肪可分皮下脂肪及臟器脂肪,前者可手捏起測其厚度,後者在腹內大網膜上隨著年紀增長而堆積。

1.中頻電療法

運用中頻電流刺激脂肪的軟化和游離,引起肌肉收縮增強肌力,改善肌肉組織營養代謝。因為同時訓練肌肉張力,復胖率低,對產後腰痠背痛無法運動者,可運動腹肌且治療背痛,每周至少2~3次,每次20~30分鐘。

2.運動

仰臥起坐、搖呼拉圈……等皆可,有腰痠背痛毛病的人需注意運動方式,最好請教專家以避免運動傷害。

3.針灸

針刺穴位,並在針上夾上「低頻電針」,利用電流對局部脂肪產生低頻電擊的效果,可同時加強經絡氣血循環和代謝。

4.中胚層療法

針對肥胖處局部注射藥物,需多次治療。

5.抽脂

在肥胖部位穿孔打入膨脹麻醉劑再將脂肪抽出,失血量約3-5%,瘀腫一周後消失,需穿彈性衣6個月,冬天較適合,有些微風險,如出血、肺水腫、脂肪栓塞及皮膚凹凸不平等。

當一個女人為了可以穿上時髦的低腰褲,希望美化肚皮時,會鼓勵並積極幫助她完成心願,因為愛美是為了自己。

但如果是為了考量另外一個人的好惡而改變自己,總希望她三思而行。

懷孕生產已夠受罪了,何苦為了別人再折騰自己!孕育新生命是雙方的事,妊娠紋是兩人共同走過的歷史軌跡,另一半若心眼小到無法包容因此不完美的肚皮,何苦為他流淚,醫師很願意修飾妳的肚皮,但修補心靈要靠自己!

【2007/05/10 聯合報】


---------------------------------------------------------------

ㄋㄟㄋㄟ夠不夠? 新手媽媽想太多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寶寶一直要吸奶,好擔心自己的奶水不夠喝?」據統計顯示,哺乳媽媽最擔心的就是奶水不夠,餵不飽寶寶,但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表示,寶寶的胃很小,只要少量多餐的餵哺,奶水不足的擔心通常是多餘的。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從民國九十三年設立免付費哺乳諮詢專線0800870870以來,接過的詢問電話已逾兩萬通。統計發現,近四成的求助電話都是怕奶水不足。

除了怕奶水不足,一成四的母親則是擔心乳房問題,像寶寶吸乳時造成的乳頭疼痛,或怕哺乳讓乳暈變得更大,第三名則是上班時的集乳問題。

國健局說,有些媽媽還問到副食品、黃疸、大便等問題。

高雄長庚婦產科主治醫師歐家佑說,剛出生幾天的嬰兒的胃很小,像第一天的胃容量只有五西西,大約是一顆彈珠的大小,加上這時胃的彈性不大,餵太多會溢奶。三天後,小寶寶的胃容量增加到廿五西西,十天後才會變大到五十西西,大約只有小寶寶的拳頭大小。

國健局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大多數母親在產後一個月,平均每天可製造七百五十西西的乳汁,且醫師發現,真正的生理性奶水不足個案只占百分之二。

儘管會泌乳量不足的母親不多,但許多媽媽看到寶寶一直想喝奶,就怕孩子喝不飽。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陳昭惠提醒,這樣的解讀是錯的,寶寶一直要吃奶,除了肚子餓,還可能是因為寂寞,想要溫暖跟愛。

要如何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她指出,出生五、六天後,每天至少要有三到四次的黃色大便,尿濕六到八塊尿布,可據此判斷寶寶的吃奶量到底夠了沒。

【2007/05/08 聯合報】


---------------------------------------------------------------
重男輕女 第三胎男遠多於女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台灣還是重男輕女嗎?數據顯示,是的。

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國人生第一、二胎,男女比例還算正常;但生第三胎,男嬰比率立即比女嬰多了兩成,第四胎甚至多達近四成。

台灣少子化嚴重,政府擬鼓勵生第三胎,防止台灣社會過度高齡化。但國健局發現,鼓勵生第三、四胎反而可能另外衍生男女失衡的問題,由於性別篩選是否違法,目前法令規定並不明確,國健局考慮修訂優生保健法限制進行胎兒的性別檢查。

國健局分析民國九十年至九十四年各胎次男女嬰的比率,從這幾年第三胎男女嬰比率嚴重失衡來看,國健局認為,顯然有「人為操作」,不少人生第三胎只為「求子」。

統計顯示,這五年間,第一胎男女嬰比率介於一零六點九比一百到一零八點七比一百間,第二胎介於一零五點八比一百到一零九點四比一百。但到了第三胎,就高達一百廿點八比一百至一百廿三點六比一百間,第四胎更嚴重,最高甚至達一百卅九點七比一百,也就是如果有一百個女嬰,就有一百卅九個男嬰。

國健局還分析九十四年出生通報系統資料,了解各縣市情況。若單就「帳面」數字來看,連江縣男女嬰失衡情況最嚴重,達一百卅七比一百,其次依序是苗栗縣、台東縣、台北市、台中市、雲林縣。

值得注意的是,大城市跟非都會區全榜上有名,呈現「兩極化」態勢。國健局副局長趙坤郁說,連江縣當年新生兒只有一百零九人,只要多生幾個男嬰,影響就很大。而非都會地區,很可能是受傳宗接代觀念影響,大都市不排除是因為醫療資源跟資訊較多,民眾較懂得利用醫療科技做性別篩選。

國健局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中心主任莊義利說,自然情況下,男女嬰比應在一百零五、一百零六比一百,基本上,只要是一百零七以下都能接受。面對第三、四胎男女比嚴重失衡,莊義利認為,「因精蟲分離術不能保證一定得男,不少人是透過墮胎選擇嬰兒性別」。

國健局說,從韓國經驗來看,韓國男女嬰比一度高達一百一十六比一百,但一九九四年修法加重提供產前性別鑑定醫療人員罰則,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新台幣五十萬元罰鍰,還可吊銷執照後,一九九五年後已下降到一零八比一百,不過,第三、四胎的出生性別比仍高達一百卅比一百。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國健局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中心主任莊義利說,優生保健法規定,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懷孕婦女可實施人工流產,不少人以胎兒性別為由,擴大解釋此一條文,引發不少爭議。

新生兒男女嬰比失衡,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表示,將邀醫事處、婦產科醫學會與醫學倫理學者,討論醫療機構幫孕婦進行胎兒性別鑑定,是否違反醫學倫理、醫師法,或構成業務不正當行為。

前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李茂盛說,人工生殖法通過後,到底能不能再做精蟲分離術,似乎處在模糊地帶。

也有婦產科醫師表示,取出先生精子植入妻子體內的人工生殖,若基於避免遺傳疾病選擇胚胎性別,應未違法,問題是精蟲分離術到底算不算在內,恐怕還要進一步釐清。

【2007/04/25 聯合報】



-----------------------------------------------------

影響胎兒發育 準媽媽少喝咖啡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許多人一起床就依賴一杯咖啡提神,不過這個習慣可苦了不少剛懷孕的準媽媽。婦產科醫師說,咖啡因可能影響胎兒發育,因此站在優生保健的立場,最好不喝,真的嘴饞,每天盡量控制在一小杯美式咖啡以內較好。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徐振傑表示,孕婦最好不喝咖啡,因為咖啡因會經由胎盤,影響寶寶的發育,讓胎兒成長較為緩慢。

過去英國也曾有外電報導,孕婦每天喝下超過三百毫克的咖啡因,可能會生下低體重嬰兒甚至流產。根據台北市衛生局之前的抽驗,市售每100cc.咖啡中,一般熱咖啡含咖啡因138.6 毫克、美式咖啡含147.3毫克,濃縮咖啡含153.6毫克,因此如果喝一杯大杯480cc.的美式咖啡,一下子就攝取了高達700毫克的咖啡因。

因此徐振傑說,為了胎兒健康,孕婦最好還是不喝咖啡,如果不喝就打哈欠、流眼淚,每天以一小杯美式咖啡為宜,小心計算可能攝取到的咖啡因量,或是以咖啡因濃度較低的紅茶代替。他也建議計畫懷孕的婦女,懷孕前逐步減少每天的咖啡量,讓自己漸漸習慣沒有咖啡的日子。

而且除了茶、咖啡,許多人喜歡的可樂、巧克力,也都含有咖啡因,孕婦攝取時也要留意,避免過量。

【2007/04/22 聯合晚報】


----------------------------------------------------

孕婦難噓噓 千萬別憋氣
【聯合報/楊振銘/馬偕醫院婦女泌尿學科主任】

懷孕婦女有時會被頻尿、尿失禁、夜尿所困擾,但也有不少解尿困難、尿漲無法排出的狀況發生,嚴重時需導尿,甚至裝置尿管。此類情形大多發生在妊娠第10至16周,且婦女在懷孕前有子宮後屈情形。

有15%的婦女在妊娠頭三個月子宮後屈,但後屈的子宮底在妊娠三個月後期時,會由骨盆腔位置移動到腹腔,而不會造成膀胱問題。

若後屈的妊娠子宮因先天子宮異常、骨盆腔黏粘、位在子宮後壁的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和骨盆壁有較深的薦椎彎曲及其第一薦椎體有較伸出的薦椎岬,則會使逐漸長大的後屈子宮卡在骨盆腔而無法轉移到腹腔。此種情形約3000個懷孕婦女會有1個發生。

此時後屈逐漸長大的子宮體會將子宮頸向上、向前推移,而壓迫到接近尿道內出口的膀胱下段,造成白天頻尿及夜晚解尿困難。白天因頻尿不會有尿液堆積;但若晚上睡前攝取較多水分,則尿液在晚上睡眠時會聚積於膀胱上段膀胱頂的位置,而漸漸堆積形成如水囊,還因而壓迫子宮體,間接地使膀胱下段受到子宮頸壓迫加劇,導致尿液無法排出。

通常,這類婦女在半夜或清晨時因尿漲而下床解尿,卻發現無法排尿,會緊張地以憋氣方式增加腹壓,期望能促使尿夜排出,然而卻發現事與願違,往往產生腹脹後便到醫院急診。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急性尿液滯留,需經單次導尿或裝置尿管才能疏解。

改善解尿問題需等子宮由骨盆腔脫離到腹腔之後才會緩解,約需一周至四周,但因人而異;若超過四周仍持續有此情形,則表示懷孕的子宮有可能卡在骨盆腔裡需特殊處理。在等待的過程可能需做多次膀胱單次導尿或放置尿管,以防止膀胱過撐造成神經、肌肉損傷而變成永久性病變。

在子宮體轉變位置期間,建議用下列方法防止膀胱過撐及避免導尿造成的膀胱尿道感染:

1.睡前儘可能排空膀胱及不再攝取水分。

2.發現尿脹無法排出時,不要用憋氣增加腹壓的方法來協助排空,可用雙手置於下腹兩側擠壓膀胱來協助排空。

3.若仍無法順利排尿就要立即就醫。

此種情形大多數於妊娠16周後,會因子宮體已位移到腹腔,膀胱的問題便可得到緩解。

【2007/04/21 聯合報】


-------------------------------------------------

餵母乳好處多 可防小兒尿床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餵母乳好處多,還可以預防幼兒尿床。小兒科醫師臨床經驗發現,九成以上有夜尿的兒童,完全沒有喝母乳,或是餵母奶時間少於四個月。

「妹妹,你怎麼又尿床了?」劉太太五歲的女兒每周都會尿床三、四次,為了減少洗床單的麻煩,有時還是得幫她包尿布。劉太太說,本以為尿床是正常現象,後來聽說尿床跟餵母乳有關,她才回想起,兒子餵母乳半年,2歲以後就不再尿床,女兒因為工作忙只餵了兩個月,尿床現象也較明顯。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表示,最近在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曾以母乳哺育3個月以上的兒童,發生尿床的機率遠低於未哺育母乳的兒童。

因為母奶中含有較多的ω3及ω6脂肪酸,可促進嬰幼兒的腦神經發展,使膀胱穩定度增加,及改善泌尿道括約肌的控制機轉,因此餵母奶確實可減少小兒尿床的發生率。書田小兒科的門診統計也發現,240位夜尿的兒童中,九成以上餵母乳時間少於4個月,甚至完全沒有餵母乳。

潘俊伸也說,如果小朋友超過5歲還會尿床,就是「小兒夜尿症」,臨床發現,5歲孩童中大約有10%~15%有尿床現象,最近還遇到一位14歲的國中女生仍有尿床問題,不敢參加畢業旅行,也老覺得同學在嘲笑她。

有夜尿問題,潘俊伸說,家長不能光是責罵,或是不好意思就醫,除了藥物治療,建議兒童晚餐後少喝水,尤其是有利尿作用含咖啡因的碳酸飲料,睡前一定要上廁所。而且在白天儘量延長兩次小便的間隔時間,讓小朋友知道如何控制尿床。

【2007/04/17 聯合晚報】


-------------------------------------------------

小腹婆、大肚媽:貝比一樣壯?
【聯合報/陳震宇/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醫師,我的肚子好大喔,寶寶會不會太大,或者是羊水太多了?」「請問醫師,同樣是懷孕33周,為什麼我的肚子比同事的肚子小很多?」門診時常有孕婦擔心肚子太大或太小會不會影響寶寶。

肚子大小 不影響健康

雖然孕婦肚子大小和寶寶大小及羊水多寡有相關性,但並非絕對。醫學上,我們有很多方式可以評估寶寶的大小及羊水量的多寡,其中主要還是藉超音波的輔助來診斷,而媽媽的肚子大小只是一個參考。

在超音波協助下,我們可以評估寶寶的體重,但仍有誤差,可接受的範圍在10~15%。舉例而言,一個預估3000公克的寶寶,體重可能在2550~3450公克間。

一般而言,寶寶體重在新生兒出生體重分佈曲線最輕的10%以下,稱為「胎兒過小」,最重的10%,則稱「胎兒過大」,如果生出來大於4000公克的寶寶,我們又稱為「巨嬰」。

至於是單純的「胎兒過小」,或有合併其他病因造成的「子宮內胎兒生長遲緩」(如妊娠毒血症);單純的「胎兒過大」,或有合併其他病因(如妊娠糖尿病),則須進一步評估。

羊水多寡 靠醫師判讀

羊水的多寡可由超音波下的「羊水指標」來評估。羊水指標是以肚臍為中心將子宮分為四個象限,測量四個象限中每一個羊水囊和身體縱軸平行的最大徑總和(以「公分」為單位)。當羊水指標在5~24之間,即表示羊水量正常。羊水指標小於5稱為「羊水過少」;羊水指標大於24稱為「羊水過多」。

大部分的羊水過少或羊水過多,可能都找不到原因,找得到原因的可能是寶寶生殖泌尿道阻塞異常(導致胎兒無法排出羊水造成羊水過少)或寶寶胃腸道阻塞異常(導致胎兒無法吞嚥羊水造成羊水過多)。另外,染色體異常、雙胞胎之間輸血症候群等其他原因,也會造成羊水過少或過多。

單純的羊水稍多,一般不需要任何治療,只要先檢查有無前面所提的問題,如果無特殊原因則繼續追蹤即可。若羊水過多已造成準媽媽不適,醫師也許會考慮將部分的羊水抽出,避免因羊水過多刺激子宮收縮造成早產;若羊水過少,醫師會先評估有無破水或胎兒異常,愈早發生羊水過少,胎兒的預後愈不好,若羊水持續減少造成胎兒情況不好,有時必須提早生產。

媽咪增重 上限15公斤

每次例行性產前檢查都會測量孕婦的體重。一般而言,整個懷孕過程中孕婦的體重增加最好維持在10至15公斤之間,其中第1~3個月約增加1至2公斤;第4~6個月約增加3至5公斤;第7個月到生產約增加6至8公斤。

如同每個人的身高差異,每個孕婦的肚子大小也不盡相同,第二胎以上的孕婦肚子一般又會比第一胎時大一些。如果懷孕過程中體重增加過多或過少,或準媽媽覺得本身的肚子太大或太小,應和您的產檢醫師討論。

若醫師進一步用超音波評估寶寶體重和羊水量都在正常範圍內,則不必過於擔心,定期產檢追蹤即可。

【2007/04/07 聯合報】


----------------------------------------------------

剖腹產 子宮切除風險高

【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還在考慮要自然產,或是剖腹產嗎?根據最新的全國研究發現,專家指出,第一次生產採用剖腹產的,在生產過程中,被子宮切除的風險是自然產的12倍。若第一胎剖腹產,第二胎最好繼續剖腹,因為就算改自然產,也無法降低風險。

醫師今天在婦產科醫學會建議,生孩子還是自然產最好;但如果曾經剖腹產,後續再生產,還是宜選剖腹產。台安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周輝政發表「生產方式與子宮切除風險」的研究報告。利用2002年健保資料分析,以了解生產方式的選擇,與發生子宮切除風險的比較,這也是全世界第一篇利用全國資料進行分析的報告。

2002年共有22萬5304個產婦,剔除掉多胞胎、生產情況不明的產婦,共有21萬4237個產婦,其中287個產婦,在生產過程中,因為出現大出血、子宮破裂等嚴重問題,子宮當下被切除。

周輝政說,將產婦分為四組,分別是「自然產」、「第一次剖腹產組」、「第一次剖腹產、第二次自然產組 (VBAC)」、「重複剖腹產」。

研究發現,15萬個自然產產婦,有44個人被子宮切除;4萬3000人剖腹產,有188人子宮切除;VBAC有622人,2人子宮切除;3萬1000人重複剖腹產,52人子宮切除。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到底該剖腹產還是自然產?是許多準爸爸、準媽媽永遠討論不完的話題。醫師指出,自然產不僅有助於寶寶呼吸發展,對媽媽的產後恢復也較佳,對媽媽與寶寶都是最好的選擇。

【2007/03/24 聯合晚報】


------------------------------------------------------

高危險妊娠門診 及早發現胎兒狀況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柯小弟在娘胎七個多月時,他媽媽透過高危險妊娠門診,檢查出他罹患法洛氏四合症合併肺動脈閉鎖,所以他出生時,已有小兒心臟等科醫師在旁待命,讓柯小弟獲得最及時的照顧。

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年起開設高危險妊娠門診,柯小弟的媽媽在懷孕卅周時,接受胎兒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發現柯小弟可能有先天性心臟異常,再經過胎兒心臟超音波及彩色都卜勒血流測試,證實罹患心臟病。

透過事先錄好的影片,現在六個月大的柯小弟,被媽媽抱在懷裡,對著鏡頭拍拍手,模樣十分可愛,「一開始我還是會擔心,後來決定相信醫療」,柯小弟媽媽說,她很慶幸決定留下了兒子。

當醫療團隊發現柯小弟在娘胎疑有先天性心臟病,台北榮總婦產部產科主任洪正修說,經產科、小兒心臟和心臟外科醫師與患者家屬會商,建議孕婦多休息,因此孕婦在最後十周養精蓄銳,生下了重三千八百克的柯小弟。

「心臟病兒有足夠體重,手術成功率更高。」洪正修說,柯小弟出生四周後,醫療團隊替缺損的心臟「逢山開洞、遇水搭橋」,柯小弟術後一個月就康復出院。北榮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陸振翮說,柯小弟除了可能不適合當運動員,其他日常活動都像正常人。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台大、北榮、台北長庚、中山、花蓮慈濟、門諾及玉里榮民醫院,在今年試辦高危險妊娠門診,有需要的孕婦,可洽七家醫院的婦產科高危險妊娠門診。

北榮婦產部主治醫師陳志堯指出,新生兒發生先天性心臟病比率約千分之三至七。去年在北榮的四百四十例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中,共發現卅例胎兒先天異常,其中心臟異常有十二例。

陳志堯建議,孕婦患有心臟病、糖尿病、甲狀腺異常、免疫風濕等疾病,或頭胎曾出現異常症狀,可考慮掛高危險妊娠門診,及早發現胎兒狀況,以便寶寶出生後立刻接受完整治療。不過,像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孕婦需自付兩千五百元,健保不給付。

「每個生命都很寶貴!」洪正修說,過去有孕婦發現胎兒先天性心臟病,便要求中止懷孕,但先天性心臟病在現代醫療科技幫助下,大多數可以治癒。

小辭典》法洛氏四合症 合併肺動脈閉鎖

法洛氏四合症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陸振翮說,胎兒心臟會有主動脈跨位、心室中膈缺損、右心室擴張及肺動脈狹窄等四種症狀,如為肺動脈閉鎖更嚴重,等於送到肺部血液的通路被封起來,必須及早開刀。

法洛氏四合症,是由法國的法洛醫師發現的先天性心臟病,因此以其命名為法洛氏四合症,發生率約占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百分之十左右。

【2007/03/20 聯合報】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無水鍋料理:白米飯 & 單位「合」

「花子與安妮」劇情與史實不同的地方

參加洽發麵粉分享會之筆記心得